从客观角度来看,NBA球员今年频繁遭遇伤病的原因非常复杂,我们可以从不同的个案来详细分析。
首先谈谈利拉德的情况。他的伤病可以说是比较直接的,源于他急于复出。虽然血栓的病情尚未完全康复,但他还是迫不及待地回到球场上。作为常年打球的球迷,大家都知道,伤筋动骨的恢复通常需要至少一百天的时间,特别是在患病或遭遇大伤之后,必须经过充分的静养,等待身体完全恢复才能恢复训练和比赛。恢复的过程也需要循序渐进,刚开始可以选择低强度的对抗,逐步增加强度,直到适应高强度的比赛对抗。利拉德的伤情,尤其是左脚跟腱撕裂,和他右小腿的深静脉血栓之间有一定关系。在生病期间,他停止了比赛,依靠药物来稳定血栓病情,但并未给自己足够的时间去适应NBA的比赛节奏。令人遗憾的是,他复出后直接迎来了季后赛,比赛强度远远超过常规赛。为了帮助球队取胜,利拉德拼尽全力,结果导致伤情加重。由于右腿的病情,他不得不依赖左脚作为支撑点,发力时身体常常不自觉地向左侧倾斜,造成过度的压力,最终导致了跟腱的撕裂。利拉德的伤病本可以避免,实在是一种遗憾,他的情况与杜兰特当年类似,急于回归赛场,结果导致身体承受不了,最终受伤。
接着我们再来看塔图姆的情况。当我看到塔图姆受伤时,那个瞬间他在地上转圈的样子,心里不禁一沉。那一刻我有种不祥的预感,心里只想着:“完了”。这种情况,我曾经在自己打球的时候也见过。记得有一次,一个队友在一次无对抗的防守中倒地,疼得捂住脚,脸上痛苦不堪。最初我们以为是扭伤,可他说右腿根本没力气,起不来了。最后我们只能搀扶他下场,结果去医院检查后发现他前交叉韧带断裂,做了手术,康复了一年多才重新开始运动。这也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,每当球员在无对抗情况下倒地且无法站起时,那几乎十有八九会是毁灭性的伤病。轻微的扭伤或者挫伤,人还能咬牙坚持,但韧带断裂或撕裂,疼痛感是常人无法忍受的。塔图姆的跟腱断裂,也是由于他一度被誉为“传奇耐杀王”的身体状态所致。虽然社交媒体上有很多球迷夸赞他身体坚如铁石,但这并非正常现象。人的身体是有限的,长时间的伤病积累会导致致命的伤害。塔图姆的跟腱伤病就是“疲劳伤”的典型例子,平时的伤病未得到及时的休息和调理,久而久之,身体的某些部位就会逐渐受损,最终导致严重的伤情。这就像我们使用机器,初期可能出现微小的裂痕不易察觉,但若不及时修复,最终会突然彻底损坏。疲劳伤非常危险,小伤积累的结果有时比大伤更可怕。
再来看看勇士队的库里。本赛季,库里频繁遭遇伤病,几次扭脚后都不得不休战一段时间。随着年龄的增长,库里的身体也开始出现不堪重负的情况。季后赛对阵森林狼时,库里的伤病再次成为了球队的痛点。近期的NBA比赛中,球员们频繁出现大伤,根本原因之一就是他们参赛过多,身体承受的负荷过大。例如,库里在夏天参加了奥运会,几乎没有得到休息,随即又进入NBA的常规赛和季后赛,这种高强度的赛事安排让他的身体极度疲劳。
展开全文
再看看灰熊队的莫兰特,他的伤病和他的打球风格密切相关。与爱德华兹相比,莫兰特的打球方式显得过于粗暴,他太爱冲击篮下,且中远投稳定性较差。爱德华兹则注重三分投射,他的稳定性更好,减少了低位冲撞的风险,也有效避免了伤病的发生。莫兰特喜欢在高强度的对抗中打球,伤病风险自然增大。早在之前,我就曾提到过莫兰特的伤病隐患,若继续这样猛打下去,最终将付出更大的代价。年轻时身体恢复力强,但随着年龄增大,频繁的伤病会让运动员的状态逐渐下滑,就像罗斯等人的经历一样。莫兰特虽然被称为“腰王”,但如果不改变打法,频繁伤病依然会导致他的下坡路。
因此,伤病防护和管理对于运动员来说至关重要。球员不仅要注重技术的提升,还需要科学合理的伤病管理、有效的休息和避免过度疲劳。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